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科研人员提醒:入侵物种小火蚁来了

来源: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4-24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文 | 《中国科学报》记者张文静 红火蚁正扩散,小火蚁又来了。 根据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提供的消息,该中心首次在我国大陆记录到了著名入侵物种小火蚁的野外种群,并已

文 | 《中国科学报》记者张文静

红火蚁正扩散,小火蚁又来了。

根据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提供的消息,该中心首次在我国大陆记录到了著名入侵物种小火蚁的野外种群,并已依规上报预警,相关研究论文4月8日发表在《农业科学学报(英文版)》上。

听到小火蚁的名字,很多人会联想到大名鼎鼎的入侵物种红火蚁。

“实际上,小火蚁的学名译名是金刻沃氏蚁,并不是真正的火蚁。之所以被称为小火蚁,是因为它像红火蚁一样会通过蜇刺让人产生疼痛感,但体型要小得多。”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博士生陈思琪介绍说。

小火蚁与红火蚁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,如两者都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列为最具破坏力的100种入侵物种之一,都原产于南美并且正在迅速向世界各地扩散。

小火蚁的蚁后和工蚁 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供图

就像红火蚁那令人生畏的毒液一样,小火蚁也拥有和它体型并不匹配的毒液。

“小火蚁的毒液会造成很大的麻烦。”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教授陆永跃解释说,被其叮咬的人类、家畜和其他动物有可能会患上点状角膜病变,威胁健康。

据国外研究,小火蚁的活动会破坏生物多样性、阻碍旅游业、降低农业生产力,造成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。

研究人员通过形态学鉴定和DNA条码技术(匹配度达99.5%以上),确认了此次采集到的样本确实是小火蚁无疑。

“现在,我们只是记录到了小火蚁的入侵现象,还没有确定这只是一个偶发事件,还是已经定殖,也不能确定其他地区有没有小火蚁入侵。”

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、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教授许益镌表示,“一般来说,任何一种外来有害生物一旦被发现,往往已经经历了传入与成功建群甚至扩散的阶段,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该种入侵蚂蚁的植物检疫、分布范围与为害程度调查、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、监测与防控技术开发等,以积极应对小火蚁对我国社会与生态安全的威胁。”

论文共同通讯作者、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冉浩则表示,小火蚁是一个在入侵前期很具有爆发力的物种,能够快速扩散,并且有研究发现该物种具有克隆繁殖蚁后的能力。

“由于小火蚁体型极为微小,识别非常困难,有相当大的概率会被偶然携带而扩散,如随草皮、土壤、货物等扩散,扩散初期也难于发现。另一方面,小火蚁也有可能占据其他生态位而实现快速扩散,如成为室内害虫。关于这一点,值得警惕。”

相关论文信息:

邮箱地址:

文章来源:《华南农业大学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hnnydxxbgw.cn/zonghexinwen/2022/0424/696.html



上一篇:科研人员提示:红火蚁正在扩散,小火蚁又来了
下一篇:科研人员提示:小火蚁入侵值得警惕

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投稿 |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|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版面费 |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|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华南农业大学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