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版面费[04/29]
- · 《华南农业大学学报》投[04/29]
- · 《华南农业大学学报》数[04/29]
- · 《华南农业大学学报》期[04/29]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我国大陆首次记录入侵物种小火蚁,被叮咬或会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新京报讯(记者 张建林)红火蚁正扩散,小火蚁又来了。4月8日,记者从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获悉,该中心首次在我国大陆记录到著名入侵物种小火蚁的野外种群。该预警已经
新京报讯(记者 张建林)红火蚁正扩散,小火蚁又来了。4月8日,记者从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获悉,该中心首次在我国大陆记录到著名入侵物种小火蚁的野外种群。该预警已经依规上报,研究报告也已在学术期刊《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》(《农业科学学报(英文版)》)公开发表。

小火蚁的蚁后和工蚁。受访者供图
去年7月份,在广东省佛山举行的首届中国红火蚁防控高峰论坛上,相关专家表示,据不完全统计,每年我国红火蚁发生区被叮蜇人数约为61万人次,广东约为44万人次。除了直接威胁人体健康安全外,红火蚁对农事生产也是一大威胁。监测数据也表明,近年来,我国红火蚁发生危害呈加重的趋势。
小火蚁是和红火蚁具有相近破坏力的入侵蚂蚁物种,也是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列为最具破坏力的100种入侵物种之一。
“和红火蚁一样,小火蚁也原产于南美,并且正在迅速向世界各地扩散。”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的博士生陈思琪向记者介绍,“小火蚁的学名译名是金刻沃氏蚁,并不是真正的火蚁。之所以被称为小火蚁,是因为它像红火蚁一样会通过蜇刺让人产生疼痛感,但体型要小得多。”
“小火蚁的毒液会造成很大的麻烦。”该研究中心的陆永跃教授进一步解释,被其叮咬的人类、家畜和动物有可能会患上点状角膜病变,威胁健康。据国外研究,小火蚁的活动会破坏生物多样性、阻碍旅游业、降低农业生产力,造成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。

小火蚁工蚁标本。受访者供图
据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许益镌教授介绍,研究人员通过形态学鉴定和DNA条码技术(匹配度达99.5%以上),确认了采集到的样本确实是小火蚁无疑。
“现在,我们只是记录到了小火蚁的入侵现象,还没有确定这只是一个偶发事件,还是已经定殖,也不能确定其他地区有没有小火蚁入侵。”许益镌表示,“一般来说,任何一种外来有害生物一旦被发现,往往已经经历了传入与成功建群甚至扩散的阶段,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该种入侵蚂蚁的植物检疫、分布范围与危害程度调查、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、监测与防控技术开发等,以积极应对小火蚁对我国社会与生态安全的威胁。”

一巢小火蚁的蚁后和工蚁。受访者供图
“小火蚁是一个在入侵前期很具有爆发力的物种,能够快速扩散,并且有研究发现该物种具有克隆繁殖蚁后的能力。”该论文的另一位共同通讯作者,该中心的客座研究员冉浩则表示,“由于小火蚁体型极为微小,识别非常困难,有相当大的概率会被偶然携带而扩散,如随草皮、土壤、货物等扩散。扩散初期也难以发现。”
“但另一方面,小火蚁也有可能占据其他生态位而实现快速扩散,如成为室内害虫。关于这一点,值得警惕。”冉浩如是说。
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
编辑?樊一婧?校对 赵琳
文章来源:《华南农业大学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hnnydxxbgw.cn/zonghexinwen/2022/0424/698.html